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首页>新 闻
东北地理所“松嫩平原西部湿地植被快速恢复技术及应用”成果荣获2017年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东北地理所佟守正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针对松嫩平原西部地区湿地植被退化严重、自然恢复历时长等问题,自2003年开始,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联合国环境署/全球环境基金等多个项目支持下,形成了“松嫩平原西部湿地植被快速恢复技术及应用”研究成果,为松嫩平原典型退化湿地植被的快速恢复提供了技术支撑。该项成果荣获2017年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该项成果通过低温和变温浸种等处理技术使灰脉薹草、扁秆藨草、芦苇、香蒲等典型湿地植物种子的萌发率提升了50-90%,萌发时间缩短了8-10天;通过种质资源筛选、外源激素添加等技术使睡莲、荷花根茎萌发率提升35%,生长速度提升20%;通过河漫滩湿地中扦插枝条的多行、密植技术设置,使柳条的光合效率显著提高,实现了多物种、多途径协同增殖,沼柳成活率达96%,在此基础上创建了融合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的湿地植物快速繁殖技术体系。

  通过原位取苗、分根移栽、适量补水、干湿交替等一体化技术实施,使由灰脉薹草形成的“塔头”成活率达到90%,缩短恢复时间10-15年以上;通过对芦苇和扁秆藨草生长时期水位的精准管理,使扁秆藨草密度提升2.2倍,生物量增加3.4;芦苇密度增加74.8%,生物量增加2.5,实现了目标种群快速建立与生长优化,并由此获得了基于水文调控的湿地植被快速恢复技术。

  通过改变退化湿地表层土壤物理结构、实施根际土壤间替更新和先锋物种引入恢复技术,使重度盐碱湿地碱蓬覆盖度达50%-80%,恢复时间比自然恢复缩短2年以上;芦苇返青提前10-15天,覆盖度达80-90%,生物量提升30%;香蒲湿地恢复时间缩短2-3年,实现了典型湿地植被的快速复壮与自我更新,形成了基于湿地微地貌改造的植被快速恢复技术。

  研究成果立足松嫩西部地区,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的12块退化湿地得到推广和应用,累积推广面积31万公顷,示范区植被盖度和生物量显著提高,湿地水质净化功能、碳汇功能、水文调蓄功能显著提升,为湿地植被快速恢复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塔头湿地恢复前后对比

                                           

                                                                                               碱蓬湿地恢复前后对比

                                           

                                                                                               沼柳湿地恢复前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