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首页>新 闻
东北地理所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圆满完成密西西比河湿地恢复考察

    2017年10月6日-19日,东北地理所何兴元所长一行,对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湿地进行野外考察。此行先后对密西西比河上游、中游和下游十余处重要湿地分布区和典型湿地恢复地进行现场调查,针对密西西比河流域湿地管理、退化湿地的恢复策略、修复工程措施、管理运行模式等与美国陆军工程团、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美国国家地质调查局和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相关专家进行深入交流。组织召开了国家自然基金委重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北方冻土区沼泽湿地退化过程及恢复机制研究”项目交流会议。湿地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宋长春研究员、姜明研究员、郭跃东研究员、郑海峰副研究员等项目核心人员陪同考察。

  10月6日-10日,何所长一行对密西西比河流域上游河流湿地及密歇根湖沿岸芝加哥市附近的五处退化湿地恢复区进行现场调研。在美国陆军工程兵团项目高级主管Kirston Buczak、印第安纳州立大学李林教授等陪同下,详细调查了Northerly Island的机场湿地的工程改造项目、63rd Street Beach湖岸带植被种植与防护措施、Burnham Prairie的农田恢复与地下水管理项目、Lvanhose South沙丘带林地—湿地复合生态系统管理措施及Hobart Marsh的湿地水文管理项目,对湿地恢复成效、年限及资金运行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对不同类型退化湿地的具体恢复措施、工程方案和有效性评估措施等进行充分的讨论。

      

   10月11-15日,考察组一行对密西西比河流域中游典型退化湿地恢复区进行考察,主要对Mingo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地、Duck Creek保护区等湿地恢复区进行调研和交流。考察组在保护区管理人员Brad Pendley博士、密苏里大学贺红士教授陪同下,对各保护区湿地生物多样性特征、关键物种栖息地干扰、人工恢复候鸟栖息地措施等方面进行考察。重点对Mingo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地开展的自然河道与人工水渠联合水资源管理、栖息地湿地草丛植被水文管理、候鸟食物的补给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调研。对Duck Creek保护区人工河流构建及地下水补给等措施进行考察和交流,并就湿地灌木入侵防控、水鸟栖息地恢复、保护区管理等内容进行了讨论与交流。

      

   10月16 -17日,在路易斯安那州自然资源部海岸管理办公室Ed Britton博士、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海岸与环境学院院长Christopher D'Elia教授、侯爱新教授等相关专家陪同下,参观了建造过程中的密西西比河流中心,详细了解了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湿地大型实景模型模拟的建造过程和未来使用情况。前往墨西哥湾,深入考察了红树林及河口三角洲湿地恢复工程。由于海平面上升和陆地下沉导致湿地大面积丧失,路易斯安那州政府利用河口及滨海的底泥,疏浚到被淹没的湿地区域,提高地表以恢复退化盐沼。项目组考察了不同恢复年限下的湿地恢复区,针对其湿地植被演替、基质理化性质及水文情势变化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为我国湿地基质恢复、应对海平面上升的滨海湿地恢复技术提供了良好的案例。

      

      

   10月18日,中美双方项目骨干人员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北方冻土区沼泽湿地退化过程及恢复机制研究”项目的任务执行情况和研究方案进行了专题研讨。美方项目组成员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侯爱新教授、胥毅军教授、林乾新教授、美国地质调查局Beth Middleton研究员、Christopher研究员、Ken Krauss研究员等项目组人员出席了会议。项目负责人何兴元所长、侯爱新教授系统介绍了项目的研究目标、合作内容、成果产出及目前工作进展;中美双方科研人员就此项目的具体合作方式、管理运行模式、湿地恢复技术及成果应用、生态模型指标选取及构建等内容进行了充分讨论。何兴元所长在总结中鼓励中美双方科学家以此项目为平台,切实开展长期有效的实质性合作,联合开展野外调查与观测,优势互补,在湿地基础理论及恢复技术方面取得优异成果。

      

   此次野外考察覆盖密西西比河沿线的美国中部地区十余个州,行程紧张而充实,考察深入详实,在湿地环境形成、湿地环境类型分选、湿地恢复与保护、湿地工程建设与实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湿地水鸟栖息地保护等方面交流效果明显。针对考察内容及项目具体任务,召开了国际合作项目研究方案专题研讨,进一步理清了合作研究方向,确定了重点研究内容及工作计划。此次考察与交流,为我所重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的顺利执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拓展了湿地科学的研究思路,增进了与美国知名湿地机构的紧密合作,为湿地学科紧跟国际前沿,更好的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