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首页>科普湿地
科普旅游-湿地

 


地球上有三大生态系统,即:森林、海洋、湿地。
  "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过6米的沿海地区,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泥炭地、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按《国际湿地公约》定义,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为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湿地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亨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湿地的特征是排水差,因而在大部或全部时间内有缓慢流动的水或滞流水渗入土壤中。通常根据土壤和植物区分为酸性沼泽、草本沼泽和森林沼泽。

沼泽的成因和类型随自然条件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沼泽的形成是各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土壤表层经常过湿是沼泽形成的直接因素。在过度湿润的地区,地表水分过多,空气湿度大,沼泽分布很广泛。不仅在低洼地区,山坡上,也有泥炭沼泽发育。在较湿润地区,沼泽只分布在各种洼地、湖滨、河漫滩及地下水接近地表的地区;在降水量少、气候干燥、水分不足的地区,只在河流泛滥或地下水出露的地段,才有少量沼泽发育。在新构造运动缓慢下沉区、第四纪冰川作用区、永久冻土和海岸、河湖变迁地带,地表水常难以下渗,排水能力又差,使地表水汇集和停滞,为沼泽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此外,人类的经济活动,如森森砍伐、水库、运河及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可使其邻近地区地表过湿和地下水位抬升而逐渐沼泽化;同时,人工排水却可使沼泽退化。沼泽有两种起源:水体沼泽化,包括湖泊、河流、水库沼泽化;陆地沼泽化,包括草甸、森林和冻土沼泽化。



 




湖泊沼泽化有两种发育过程:缓岸湖泊沼泽化。湖泊长期经泥沙淤积后,湖水变浅,在光照、温度条件适宜的缓岸开始出现带状丛生植物。植物死亡沉于湖底,逐渐变成泥炭,使湖底变浅,最后整个湖底充填泥炭,湖泊便为丛生植物的沼泽所代替。陡岸湖泊沼泽化。在背风陡岸湖边大量生长根茎植物,根茎相互交织成网,形成"浮毯",并有砂土停积其上。随后大量喜湿植物开始生长,使"浮毯"不断扩大和增厚。下层植物残体脱落后堆积在湖底,一定时间后逐渐形成泥炭,湖泊变浅,水面变小,最后形成沼泽。其他水体沼泽化与湖泊沼泽化相仿。
  草甸沼泽化是随着草甸植物的大量繁殖,土壤表层积聚了大量草本植物的残体和腐殖质,土壤的通气和水分状态变坏。于是疏丛禾本科植物逐渐被密丛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取代,开始了沼泽化过程。
  森林沼泽化常在寒温带和温带森林地区发育,是森林自然演替的一种趋势。由于森林积累大量的枯枝落叶,地表过湿等原因,使土壤下层灰分物质沉积形成淀积层,土壤渐趋贫瘠,藓类植物开始生长,最后形成以泥炭藓占优势的高位沼泽。另外,森林砍伐或火烧后,土壤水分过多时,也可使森林沼泽化。

森林沼泽化常在寒温带和温带森林地区发育,是森林自然演替的一种趋势。由于森林积累大量的枯枝落叶,地表过湿等原因,使土壤下层灰分物质沉积形成淀积层,土壤渐趋贫瘠,藓类植物开始生长,最后形成以泥炭藓占优势的高位沼泽。另外,森林砍伐或火烧后,土壤水分过多时,也可使森林沼泽化。
冻土沼泽化只限于多年冻土分布区。冻土层阻碍地表水分下渗,使地表沼泽化。随着泥炭的积累,又促使冻土层加厚和土壤贫瘠,加速沼泽的发育。



 



泥炭沼泽可划分为低位、中位和高位3个发育阶段。就世界沼泽分布看,欧亚和北美大陆的寒湿带沼泽,一般发育阶段比较完整,其他地带的沼泽,发育阶段都不完整。因某种地质作用(如火山喷发)而造成的沼泽,发育阶段更为复杂。与发育阶段相应,沼
泽可划分为低位、中位和高位三种类型。中国在沼泽的分类上,一般是根据有无泥炭积累,把沼泽分为泥炭沼泽和潜育沼泽两类,然后根据沼泽的植被特征再划分为几个亚类。
低位沼泽是沼泽发育的初级阶段。这类沼泽具有多种水源补给,原始地表形态和水文状况尚未发生显著变化;泥炭化过程开始发育,一些沼泽有泥炭堆积,有的则没有;沼泽中生长着富营养型的植物,如松、桦、芦苇、苔草等。中国沼泽多属富营养型的低位草本沼泽。
高位沼泽是沼泽发育的高级阶段或称贫瘠化阶段。随着泥炭层的增厚,沼泽中部开始凸起,只承受大气降水补给,富、中型营养的植物完全让位于贫营养型植物,木本植物变成了"老头树"和"站杆",唯有泥炭藓能旺盛生长。
中位沼泽是过渡类型,特点介于上述两类沼泽之间。
沼泽(特别是泥炭沼泽)具有明显的生态特征,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
泥炭沼泽是巨大的生物蓄水库。泥炭能保持大量的水分,经常含有89~94%的水。世界上沼泽水总储量约11470立方公里,占世界淡水总储量的 0.03%和世界水体总储量的0.0008%。
沼泽水具有过渡水体的特点。当某种原因引起沼泽地地下水位上升时,沼泽水扩大,可向湖泊发育;当地下水位下降时,沼泽水可转化为地下水,沼泽变干可向草甸和森林演化。
沼泽土壤中有机质大量聚积。沼泽土壤含有大量有机物残体,在多水嫌气环境中不易分解,故有机质聚积较多,泥炭土和泥炭沼泽土有机质含量在50~90%。无泥炭的沼泽土其含量一般为10~20%。
沼生植物丛生,具有特殊的生态特点。沼生植物是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间的过渡植物,通气组织较发达、根系浅,多以不定根方式繁殖,一些植物以芽蘖方式密丛生长。高位沼泽植物具有旱生形态,象革质叶具有深陷的气孔、绒毛等。
沼泽表面具有多种微地貌形态。最常见的是团块状草丘(塔头)、垅块或垅网状草丘等。
分布规律 沼泽的分布受地域分异规律制约,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尤其是气候冷湿和有冻土层存在的欧亚、北美大陆的寒带和温带地区。不同的自然地带沼泽类型也各不相同。
北极地区由于蒸发微弱、存在永久冻土层,低平地表强烈沼泽化,主要发育以低位草本沼泽为主。沼泽中有泥炭积累,厚度一般不超过30厘米。也有的沼泽没有泥炭积累。
寒温带的泰加林地区为世界上泥炭沼泽强烈发育区。苏联的欧洲部分和西伯利亚平原,泥炭沼泽化程度高达30~40%,泥炭层厚度一般在2米以上,以高位沼泽为主。北美洲北大西洋滨海平原及五大湖一带,泥炭层可厚达5米左右。
中温带和暖温带的森林草原区,沼泽多分布在河漫滩、湖滨和沟谷底部,低位沼泽发育。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沼泽面积很小,多为无泥炭沼泽。
亚热带的森林和草原区,分布有面积不大的低位沼泽。
热带雨林区的刚果盆地、马来半岛、亚马孙河沿岸泥炭沼泽比较发育,有些地区面积广大,可延伸几十至几百公里,泥炭层厚达12~15米。




 

 在常年积水或土壤过湿条件下多年生沼生植物占优势的植被类型。属于隐域性植被。大部分沼泽植物发育了很好的通气组织。植物的根没于水中或湿透的土壤中,而带叶的茎挺出水面。沼泽植被主要由莎草科、禾本科及藓类和少数木本植物组成。地球上除南极尚未发现沼泽外,各地均有沼泽分布,在北半球的森林带、森林冻原亚带、冻原带较为发育,分布最为广泛。由于沼泽植被着生的土壤有泥炭土与潜育土之分,沼泽可分为泥炭沼泽和潜育沼泽两大类。地球上最大的泥炭沼泽区在西西伯利亚低地,它南北宽800公里,东西长1800公里,这个沼泽区堆积了地球全部泥炭的40%。
按沼泽土壤中水的来源,沼泽可以分为3种类型:低位沼泽,由地表水或地下水补给,含有矿物质,又叫富营养沼泽;高位沼泽,由雨水补给而营养贫乏,又叫寡营养沼泽;中位沼泽,由雨水与地表水混合补给,又叫中营养沼泽。
按组成植被优势种的生活型,沼泽可分为草本沼泽、泥炭藓沼泽和木本沼泽。草本沼泽是典型的低位沼泽,类型多、分布广,常年积水或土壤透湿,以苔草及禾本科植物占优势,几乎全为多年生植物,很多植物具根状茎,常交织成厚的草根层或浮毡层,如芦苇和一些苔草沼泽。泥炭藓沼泽又称高位沼泽,主要分布在北方针叶林带,由于多水、寒冷和贫营养的生境,泥炭藓成为优势植物,还有少数的草本、矮小灌木及乔木能生活在高位沼泽中,例如羊胡子草、越橘、落叶松等。所有植物都具有旱生形态,这种适旱变态,不是缺水,而是氮素缺乏的贫养征兆。只有几种茅膏菜以捕捉昆虫来补充氮的供给,没有旱生形态。木本沼泽又称中位沼泽,植被以木本中养分植物为主。
国的沼泽植被类型多、分布广,青藏高原的若尔盖和东北的三江平原较为集中,面积较大。沼泽类型以草本沼泽为主,木本沼泽次之,藓类沼泽最少。沼泽植被的种类组成比较简单。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沼泽及沼泽化土地广泛公布,湖泊、沼泽、河道和湿草甸面积约200 万公顷,其中沼泽面积约有130 余万公顷,沼泽一般年份地表积水大于20厘米,主要是毛果苔草沼泽,为腐植质沼泽土,本区水分条件不稳定,早年积水消失,多无泥炭积累。沼泽边缘和一些平浅洼地,季节性积水一般5--10厘米,春季积水往往消失,但土壤多被饱和,植被以囊苔草,灰脉苔草,小叶樟为主,土壤为草甸沼泽土,三江平原河流与沼泽区是黑龙江水系、松花江水系和乌苏里江水系鲤科鱼类的重要产卵、繁殖地,也是亚洲东北部的水禽繁殖中心和亚洲的部分水禽南迁的必经之地,河流两岸的沼泽和湖滨沼泽是鲤科鱼类繁殖和幼鱼育肥的场所,丰富的维管束植被为鱼类产卵提供了附着基。该区有丰富的水生动植物资源,若把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部分包括在内,合计有鱼类70-80种左右,重要经济鱼类有大马哈鱼、哲罗鱼类、细鳞鲑、江鳕、乌鳢、黄桑鱼和许多其它鲤科鱼类,其中的大部分鲑科和鲤科鱼类以该湿地水域和沼泽地为产卵和幼鱼肥育场,并为水禽等动物的栖息生存提供了主要的食物来源,在这些地区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丹顶鹤、天鹅等。




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是,由于不合理的利用和破坏,湿地的面积急剧缩减。一组数字最能表明这种触目惊心的变化:近40年我国已有50%的滨海滩涂不复存在,全国近1000个天然湖泊消亡,黑龙江三江平原78%的天然沼泽湿地丧失,七大水系63.1%的河段水质因污染失去了饮用水的功能。
湿地的缩减和破坏,造成生态灾害日益频繁。东部地区湖泊、河流的污染和富营养化已成为公害;长江中游河湖的快速淤积与天然湿地的过度开垦,直接为调蓄防洪带来很大的隐患。海岸带湿地开发秩序混乱,布局不合理,近岸海域的污染和赤潮等使海岸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生物多样性下降。而在西部地区,内陆湖泊迅速萎缩、碱化。风蚀、土壤沙化、水土流失、旱灾、洪灾等生态恶化现象发生频率加快。
更为严重的是,即使在今天,湿地的生态功能仍未被公众以及一些管理者认知,湿地被视为荒地,各类湿地资源成为开发利用的主要对象。从全国总体情况看,天然湿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的趋势仍在继续,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如再不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湿地资源的破坏将严重威胁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存环境。
我国政府近年来不断加大对湿地保护的力度。到目前为止,建立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263处。由国家林业局牵头,外交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农业部、水利部等国务院17个部门共同参加的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也已公布实施。但湿地保护工作仍任重道远。专家呼吁,目前,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各级领导者认识湿地的重要性,遏制垦荒等人为活动对湿地的破坏;尽快出台专门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做到依法保护湿地资源;尽快摸清湿地底数,建立湿地资源监测体系,为保护湿地提供科学依据。
今后五年,我国将投资2.8亿元加强东北地区的湿地保护工作,前期工作目前正在紧张进行中。据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介绍,目前有关省区市林业部门正会同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和水利、农业、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等部门着手进行嫩江、松花江泡沼湿地资源调查,确定湿地保护范围,对已经开垦挤占的湿地制定退田还泡、退田还沼规划等工作。预计今年将提出初步设计,待有关部门批复后逐步实施。松花江流域泡沼湿地资源十分丰富,但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建国初期,嫩江下游与松花江汇合处以北的大安、肇州、大庆、泰康之间,东西约50公里至60公里、南北约170公里到180公里内均为湿地,乌裕尔河、讷谟尔河、雅鲁河下游、霍林河、洮儿河流域也分布着大面积湿地和湿草地,总面积2万平方公里,其中各类湖泊泡沼面积0.31万平方公里。目前,本区湿地已经减少70%左右,湿地仅存约0.65万平方公里。加强泡沼湿地资源保护和管理,无论对防洪还是对改善生态环境都十分重要。加强东北地区的湿地保护工作,主要是松花江湿地情况调查(边界、面积、湿地类型),湿地恢复(移民安置、土地恢复),河流发源地调查研究、保护区的划定及保护,建立湿地检测与保护系统,开展湿地科学研究等。对已经被围垦开发的湿地,逐步有计划地退田,恢复湿地。新建一批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同时采取工程措施,恢复一批已经退化的湿地,使其发挥生态功能效益。
目前三江平原已经开垦了大量的沼泽化荒地和部分沼泽地,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三江平原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过去珍禽、野兽、鱼类很多,被称为是"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地方,现在上述这种荒原现象已不复存在了,生态环境有恶化的现象,如土壤风蚀和水蚀,水土流失加重,有机质含量下降,物理性状变坏,地方小气候有所变化,由于大面积围垦,使鱼类失去产卵附着基,产卵、索饵场大面积减少,导致鱼、虾、贝、藻等渔业资源显著减少。




国家林业局最新统计显示,中国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已经增加到二百六十处,总面积达一千六百多万公顷。中国是世界上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共拥有湿地面积六千五百九十多万公顷,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百分之十,居亚洲第一位。自一九九二年中国正式签署《国际湿地公约》以来,青海湖的鸟岛、湖南省洞庭湖和香港米浦等七处湿地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湿地面积急剧萎缩。统计显示,近四十年来,中国沿海地区累计丧失海滨滩涂湿地和城乡工矿占用湿地共约二百万公顷以上,相当于沿海湿地总面积的一半。


国际湿地公约

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湿地公约》文本)(1971年2月2日订于拉姆萨尔,经1982年3月12日议定书修正)
各缔约国,承认人类同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考虑到湿地的调节水分循环和维持湿地特有的支植物特别是水禽栖息地的基本生态功能;相信湿地为具有巨大经济、文化、科学及娱乐价值的资源,其损失将不可弥补;期望现在及将来阻止湿地的被逐步侵蚀及丧失;承认季节性迁徙中的水禽可能超越国界,因此应被视为国际性资源;确信远见卓识的国内政策与协调一致国际行动相结合能够确保对湿地及其动植物的保护;兹协议如下:
      第一条
1.为本公约的目的,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
2.为本公约的目的,水禽系指生态学上依赖于湿地鸟类。
        第二条
1.各缔约国应指定其领域内的适当湿地列入由依第八条所设管理局保管的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下称"名录"。每一湿地的界线应精确记述并标记在地图上,并可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域或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特别是当其具有水禽栖息地意义时。
2.选入名录的湿地应根据其在生态学上、植物学上、湖沼学上和水文学上的国际意义。首先应选入在所有季节对水禽具有国际重要性的湿地。
3.选入名册的湿地不妨碍湿地所在地缔约国的专属主权权利。
4.各缔约国按第九条规定签署本公约或交存批准书或加入书时,应至少指定一处湿地列入名录。
5.任何缔约国应有权将其境内的湿地增列入名录,扩大已列入名录的湿地的界线或由于紧急的国家利益将已列入名录的湿地撤销或缩小其范围,度应尽早将任何上述变更通知第八规定的负责执行局职责的有关组织或政府。
6.各缔约国在指定列入名录的湿地时或行使变更名录中与其领土内湿地有关的记录时,应考虑其对水禽迁徙种群的养护、管理和合理利用的国际责任。
     第三条
1.缔约国应制定并实施其计划以促进已列入名录的湿地的养护并尽可能地促进其境内湿地的合理利用。
2.如其境内的及列入名录的任何湿地的生态特征由于技术发展、污染和其他类干扰而已经改变,正在改变或将可能改变,各缔约国应尽早相互通报。有关这些变化的情况,应不延迟地转告按第八条所规定的负责执行局职责的组织或政府。
     第四条
1.缔约国应设置湿地自然保护区,无论该湿地是否已列入名录,以促进湿地和水禽的养护并应对其进行充分的监护。
2.缔约国因其紧急的国家利益需对已列入名录的湿地撤销或缩小其范围时,应尽可能地补偿湿地资源的任何丧失,特别是应为水禽及保护原栖息地适当部分而在同一地区或在其他地方设立另外的自然保护区。
3.缔约国应鼓励关于湿地及其动植物的研究及数据资料和出版物的交换。
4.缔约国应努力通过管理增加适当湿地上水禽数量。
5.缔约国应促进能胜任湿地研究、管理及监护人员的训练。
     
     第五条
缔约国应就履行本公约的义务相互协商,特别是当一片湿地跨越一个以上缔约国领土或多个缔约国共处同一水系时。同时,他们应尽力协调和支持有关养护湿地及其动植物的现行和未来政策与规定。
     第六条
1.缔约国应在必要时召集关于养护湿地和水禽的会议。
2.这种会议应是咨询性的并,除其他外有权:
A.讨论本公约的实施情况;
B.讨论名录之增加和变更事项;
C.审议关于依第三条第2款所规定的列入名录湿地生态学特征变化的情况;
D.向缔约国提出关于显地及其动植物的养护、管理和合理利用的一般性或具体建议;
E.要求有关国际机构就影响湿地、本质上属于国际性的事项编制报告和统计资料。
3.缔约国应确保对湿地管理负有责任的各级机构知晓并考虑上述会议关于湿地及其动植物的养护、管理和合理利用的建议。

    第七条
1.缔约国出席这种会议的代表,应包括以其科学、行政或其他适当职务所获得知识和经验而成为湿地或水禽方面专家的人士。
2.出席会议的每一缔约国均应有一票表决权,建议所投票数的简单多数通过,但须不少于半数的缔约国参加投票。

    第八条
1.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国际联盟应履行本公约执行局的职责,直到全体缔约国2/3多数委派其他组织或政府时止。
2.执行局职责除其他外,应为:
A.协助召集和组织第六项规定的会议;
B.保管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并接受缔约国根据第二条第五款的规定对已列入名录的湿地增加、扩大、撤销或缩小的通知;
C.接受缔约国根据第三条第二款规定对已列入名录的湿地的生态特征发生任何变化的通知;
D.将名录的任何改变或名录内湿地特征的变化通知所有的缔约国,并安排这些事宜在下次会议上讨论。
E.将会议关于名录变更或名录内湿地特征变化的建议告知各有关缔约国。

   第九条
1.本公约将无限期开放供签署。
2.联合国或某一专门机构、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任一成员国或国际法院的规约当事国均可以下述方式成为本公约的缔约方:
A.签著无须批准;
B.签著有待批准,随后再予批准;
C.加入;
3.批准或加入应以向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总干事(以下简称"保存机关")交存批准或加入文书为生效。

   第十条
1.本公约应自七个国家根据第九条第2款成为本公约缔约国四个月后生效。
2.此后,本公约应在其签署无须批准或交存批准书或加入书之日后四个月对各缔约国生效。

   第十条之二
1.公约可按照本条在为此目的召开的缔约国会议上予以修正。
2.修正建议可以由任何缔约国提出。
3.所提修正案文及其理由应提交给履行执行局职责的组织或政府(以下称为执行局)并立即由执行局转送所有缔约国。缔约国对案文的任何评论应在执行局将修正案转交缔约国之日3个月内交给执行局。执行局应于提出交评论最后一日立即将至该日所提交的所有评论转交各缔约国。
4.审议按照第3款所转交的修正案的缔约国会议应由执行局根据1/3缔约国的书面请求召集。执行局应就会议的时间和地点同缔约国协商。
5.修正案以出席并参加投票缔约国2/3多数通过。
6.通过的修正案应于2/3缔约国向保存机关交存接受书之日后第四个月第一天对接受的缔约国生效。对在2/3的缔约国交存接受书之后交存接受书的缔约国,修正案应于其交存接受书之日后第四个月第一天生效。

   第十一条
1.本公约将无限期有效。
2.任何缔约国可以于公约对其生效之日起5年后以书面通知保存机关退出本公约。退出应于保存机关收到退出通知之日后4个月生效。

  第十二条
1.保存机关应尽快将以下事项通知签署和加入本公约的所有国家:
A.公约的签署。
B.公约批准书的交存;
C.公约加入书的交存;
D.公约的生效日期;
E.退出公约的通知。
2.一俟本公约开始生效,保存人应按照联合国宪章第一百零二条将本公约向联合国秘书处登记。
下列签字者经正式授权,谨签字于本公约,以资证明。
1971年2月2日订于接姆萨尔,正本一份,以英文、法文、德文和俄文写成,所有文本具有同等效力,保存于保存机关,保存机关应将核证无误副本分送所有缔约国。

 

中国湿地现状

中国共有湿地自然保护区二百六十处
国家林业局最新统计显示,中国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已经增加到二百六十处,总面积达一千六百多万公顷。中国是世界上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共拥有湿地面积六千五百九十多万公顷,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百分之十,居亚洲第一位。自一九九二年中国正式签署《国际湿地公约》以来,青海湖的鸟岛、湖南省洞庭湖和香港米浦等七处湿地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湿地面积急剧萎缩。统计显示,近四十年来,中国沿海地区累计丧失海滨滩涂湿地和城乡工矿占用湿地共约二百万公顷以上,相当于沿海湿地总面积的一半。
(一)东北区湿地
1.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的湿地
  它们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三江平原沼泽及沼泽化土地广泛公布,湖泊、沼泽、河道和湿草甸面积约200 万公顷,其中沼泽面积约有130 余万公顷,沼泽一般年份地表积水大于20厘米,主要是毛果苔草沼泽,为腐植质沼泽土,本区水分条件不稳定,早年积水消失,多无泥炭积累。沼泽边缘和一些平浅洼地,季节性积水一般5--10厘米,春季积水往往消失,但土壤多被饱和,植被以囊苔草,灰脉苔草,小叶樟为主,土壤为草甸沼泽土,三江平原河流与沼泽区是黑龙江水系、松花江水系和乌苏里江水系鲤科鱼类的重要产卵、繁殖地,也是亚洲东北部的水禽繁殖中心和亚洲的部分水禽南迁的必经之地,河流两岸的沼泽和湖滨沼泽是鲤科鱼类繁殖和幼鱼育肥的场所,丰富的维管束植被为鱼类产卵提供了附着基。该区有丰富的水生动植物资源,若把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部分包括在内,合计有鱼类70-80种左右,重要经济鱼类有大马哈鱼、哲罗鱼类、细鳞鲑、江鳕、乌鳢、黄桑鱼和许多其它鲤科鱼类,其中的大部分鲑科和鲤科鱼类以该湿地水域和沼泽地为产卵和幼鱼肥育场,并为水禽等动物的栖息生存提供了主要的食物来源,在这些地区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丹顶鹤、天鹅等。  目前三江平原已经开垦了大量的沼泽化荒地和部分沼泽地,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三江平原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过去珍禽、野兽、鱼类很多,被称为是"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地方,现在上述这种荒原现象已不复存在了,生态环境有恶化的现象,如土壤风蚀和水蚀,水土流失加重,有机质含量下降,物理性状变坏,地方小气候有所变化,由于大面积围垦,使鱼类失去产卵附着基,产卵、索饵场大面积减少,导致鱼、虾、贝、藻等渔业资源显著减少,。
2. 小兴安岭北坡的沾河和库尔滨河流域湿地  
大、小兴安岭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北部和西部,纬度高、气温低、湿度大、沼泽分布广而集中,为我国主要沼泽区之一。本区泥炭沼泽占全区面积的一半以上。小兴安岭北坡山幅宽阔,呈低山丘陵地貌,属寒温带气候区,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暂而湿热,寒冻作用是本区气候的主要特点。冻土沼泽化是高寒地区沼泽发育的特有形式,沾河和库尔滨河湿地保护示范点区的海拨400--500米,为玄武岩台地,其上宽谷、坳沟和河滩发育湖泊和洼地较多,因而沼泽面积大,沼泽中植被以丛桦和各类苔草为主,分布在一些河流漫滩上,以地下水和河水补给,大部分有泥炭积累,河流是溯河回归性大麻哈鱼产卵场,也是我国鲑科泠水性鱼类的栖息繁殖水域,具有保护山区湿地水生生态系统和珍稀泠水性鱼类资源的示范意义。
3. 呼伦贝尔草原达襄湖(呼伦湖)湿地
达襄湖位于较为干旱的内蒙古草原上,湖区面积根据枯、涨水期,可以由11.5万公顷到23.2万公顷,入湖河流有克鲁伦河、乌尔逊河、达兰鄂罗木河和呼伦河等,沿河都有宽阔的漫滩沼地,在宽阔的河漫滩上有许多废河道,牛轭湖和沼泽湿地。此外,达襄湖局部湖滨也有一些低湿滩地,河谷漫滩和湖滨湿地鱼类等水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鱼类4目6科26种,蒙古红、哲罗鱼、东北雅罗鱼、黑斑狗鱼、鲇鱼和其它多种鲤科鱼类,湖区植被也很茂密,沼泽植被的建群植被有塔头苔草、修氏苔草、芦苇、三棱草等,由于丰富的渔业资源为水禽类提供了饵料,因此达襄湖湿地是鹤类及水栖类(鸥类、鸭类、鹭类)优良的繁衍及迁徒停息地,湖区共有鹤类5种,占世界鹤类的35%,是全国鹤类的55.6%,在湖周沼泽湿地上,除了大型的涉禽及游禽外,小型的滨水鸟类也十分丰富,达襄湖及其附属水体中鱼虾资源丰富,秀丽白虾年均产量达100吨以上,该区是重要渔业水域。保护本区湿地的渔业生态系统,对珍禽的保护以及调节全球气候等都有一定的作用。
(二)青海湖湿地
  青海湖面积约45.8万公顷,位于青海省境内,湖周依次为湖滨平原、沼泽草甸、山地草甸。本湖区有鱼类6种,两栖类2种,爬行类3种,其中鱼类种类主要为湟鱼等,为本区特有种,两栖类有高山蛙、西藏蟾蜍。青海湖主要有布哈河、巴哈乌兰河、沙柳河、干子河、哈尔盖河、黑马河和倒淌河七条河流入。  该区湖滨沼泽草甸地带植物生长茂盛,水禽夏季较集中,尤以湖中的海西皮(鸟岛)为多,主要以湖中鱼类为食。青海湖渔业资源由于环境恶化和酷渔滥捕,资源量急剧下降,急待保护。  
(三)若尔盖高原湿地  若尔盖高原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包括黄河上游的黑河和白河流域,现属四川省阿坝族自治洲若尔盖和红原两县,全区沼泽面积3000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最大,分布集中的泥炭沼泽区,若尔盖高原为一完整的山原,平均海拨高程3400米以上,河谷开阔,泥炭沼泽发育好,特别是黑河中、下游闭流和伏流宽谷,沼泽布满整个谷底,泥炭层厚,沼泽率多达20--30%,以富营养的草本泥炭沼泽为主。若尔盖湿地,主要分布在若尔盖县的江错湖、错拉湖、夏曼北部等地的湖滨一带,湖滨洼地沼泽是由木里苔草--眼子菜、毛果苔草--眼子菜、蒿草--木里苔草沼泽体联合而成的复合沼泽,沼泽地中有大量的鱼类等水生动、植物资源,很多是高原特有种类,本区沼泽不宜于改为耕地,当地群众多把这类沼泽作为牲畜的冬青牧场和接羔育幼草场。
(四)新疆干旱地区博斯腾湖湿地
  博期腾湖是中国内陆干旱区最大的淡水湖,在该湖的西南部开都河流入和孔雀河流出的小湖群区,以及该湖西北部黄水流入的地方,湖区鱼类等水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很多是本区特有品种,该湿地发育了大片芦苇沼泽,总面积约69余万亩,前时由于容纳上游农田灌溉排水,沼泽有扩大趋势。本区气候特点为,气温高、日温差大、积温多、日照时间长、光热充足,在迁当的水分条件配合下,芦苇生长特别旺盛,植株高、产量多,但近年来由于开都河中下游大力开荒,发展种植,引水灌溉,使入水湖区的河水大量减少,加上放牧牲畜践踏,小湖区的芦苇严重退化,一些地段杂草丛生,已演替为沼泽化草甸,芦苇和鱼类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破坏,本区应以研究全面规划合理开发土地资源,保护湿地水生生态系统为主。
(五)长江中下游
1. 湖南洞庭湖湖滨湿地
  湖南的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面积约有27万公顷,湖岸有宽窄不等的芦苇沼泽,湖泊中和沼泽中鱼、虾、贝、藻等水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鱼类114 种,很多是经济鱼类,是我国长江青鱼、草鱼、鲢、鳙四大家鱼的重要产卵场与育肥场,也是国内著名的产苇区。洞庭湖是一个交替湖,南面有湘、资、源、沣等河流汇入,北面连通长江,水量丰富,一年中水位有涨有落,变幅较大,广大湖滩呈现干湿交替变化。洞庭湖地处亚热带,年均温高,充足的热量,丰富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相结合,湖滩生长着茂密的芦苇,60年代以来对芦苇沼泽进行人工管理,芦苇面积不断扩大,产量迅速提高,成为当地工业的重要原料基地。湖中有各种水生动、植物,饵料生物、鱼虾、昆虫等资源十分丰富,为鸟类特别是冬候鸟的觅食、栖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该湖区也是长江白鳍豚活动较多的水域,该湖区渔业(水生生物)资源变化对长江的渔业资源有很重要的影响,应作为重点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区。  洞庭湖由于泥沙淤积,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湖区水面目前仍在收缩,对湖内乃至长江的渔业资源都不同程度的产生了影响,有必要针对四大家鱼产卵、育苗场的特点,对渔业生态环境加以重点保护。
2. 江西省鄱阳湖湿地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有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等河流汇入湖内,湖区面积随水位变化而变化,当湖口最高水位达21.69m时,湖体面积约为32万公顷,而水位为5.9m时,湖体面积约为1.5 万公顷,洪、枯水期湖体面积相差很大,形成大量河滩和浅的滩涂湿地。鄱阳湖湿地鱼、虾、贝、藻等渔业生物资源丰富,有鱼类122种,分属于21科,多为经济价值较高的渔业资源,也是我国长江青、草、鲢、鳙四大家鱼的重要产卵场与育肥场,而且也偶见长江白鳍豚的活动。该地区丰富的渔业(水生)动、植物资源,为水禽的栖息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其成为重要水禽越冬场,种类上包括世界上95% 的白鹤,世界上60% 的白枕鹤,世界上50% 的天鹅,同时该湖区渔业(水生生物)资源变化对长江的渔业资源有很重要的影响,应作为重点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区。
二. 我国主要滩涂及近海和盐沼泽湿地
  该类型湿地按照海区来划分,可以划为渤海区、黄海区、东海区和南海区,海岸和河口滩涂的总面积(不包括基岩潮间带)若以理论基准面以浅的海岸滩涂计,超过196 万公顷,其中渤海占27% ,大约53.1万公顷,黄海占29% ,大约57万公顷,东海占26%,大约51.1万公顷,南海占18% ,大约35.4万公顷。  渤海区滩涂湿地面积约53.1万公顷,约占全国滩涂湿地面积的27% ,根据海湾的情况可分为辽东湾滩涂、渤海湾滩涂和莱州湾滩涂。辽东湾滩涂湿地面积约12.7万公顷,渤海湾滩涂湿地面积约14.7万公顷,莱州湾滩涂湿地面积约25.7万公顷。 黄海区滩涂湿地面积约57万公顷,约占全国滩涂湿地面积的29% ,根据海区的情况可分为北黄海区和南黄海区,北黄海区包括胶东半岛南北岸、辽东半岛东侧及庙岛列岛周围滩涂,面积约16.5万公顷,南黄海区包括江苏省沿岸滩涂,面积约39.5万公顷。 东海区滩涂湿地面积约51.1万公顷,约占全国滩涂湿地面积的26% ,根据海区的情况可分为长江口附近地区和东海西岸海区,长江口区只包括上海市沿海滩涂,面积约8-9 万公顷,东海西岸海区包括浙江、福建两省沿岸滩涂,面积约43万公顷。  南海区滩涂湿地面积约35.4万公顷,约占全国滩涂湿地面积的18% ,根据情况可分为南海北岸区和南海诸岛区,南海北岸区包括广东、广西两省沿海滩涂,面积约33.4万公顷,南海诸岛区包括海南岛及其周围的东沙、西沙、南沙、中沙及南沙诸群岛附近区域沿岸滩涂,,面积约超过2万公顷。
1. 辽宁盘锦湿地 盘锦地区芦苇沼泽区位于渤海北岸,湿地面积约22.3万公顷,其中滩涂约6.7 万公顷,水库、坑塘和河流等水面面积约7.4 万公顷,苇塘等约8.2 万公顷。西起大凌河,东至辽河下游入口,中间有双台子河、绕阳河、盘锦河、西沙河等河流冲击形成复合三角洲。本区鱼类等水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45种鱼类,多为经济鱼类,有较大渔业价值,有鲫、鲻、鲈、鲢等,多栖息于芦苇沼泽的湿地和河流中,以沼泽地为产卵育肥场所,随着本区农业开垦,芦苇面积现在比建国初期大为减少,鱼、虾、贝、藻类等渔业生物资源也受到损害,目前芦苇尚有约5.4 万公顷,产量较高,是附近造纸厂的原料基地。本区为新构造运动沉降区,主要为细沙和亚沙土化地,地表不深处有亚粘土层,透水性不良,影响水分下渗,海拨高度为2--3米,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属缓湿带、半湿润气候。盘锦地区芦苇沼泽的生长分布规律是,近海地芦苇茂密高大,基本呈纯群落,距海岸远的地带芦苇长势差,植株矮小,杂草丛生,局部地段出现盐斑,生长碱莲和 柳灌丛,说明芦苇沼泽正逐渐变为杂草草旬。本区应研究保护湿带滨海芦苇沼泽和半咸水渔业生态环境,属草旬类湿地生态系统。
2. 莱州湾黄河三角洲湿地  莱州湾滩涂面积约25.7万公顷,黄河三角洲位于莱州湾内,湿地面积约23万公顷,其中滩涂约占10.2万公顷,水库、坑塘、河流等水域面积约10.4万公顷,苇塘等沼泽地带2.4 万公顷,黄河每年携带泥沙12.1亿吨,每年约造地2350公顷,使河口三角洲的海岸线以每年3千米的速度向渤海湾推进。  黄河口三角洲附近区域水生(渔业)生物资源丰富,沿岸记录有鱼类86种,经济鱼类有鲻、梭鱼、鲆鲽类、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 、带鱼等,还有文蛤、毛蚶、兰蛤等大量重要经济贝类,还盛产梭子蟹、中国对虾等重要水产品,既是中国对虾、鱼类、贝类的重要产卵场,也是重要的鱼类、对虾养殖基地。该区域由于附近油田开采,产生油类污染,使渔业环境不断恶化,已危害到附近渔业生态环境,渔业生态急需加以治理和保护。 
3. 长江口湿地  长江口附近海域拥有河口性滩涂的面积达9万多公顷,约占全国滩涂面积的4.6%。长江口附近湿地是许多珍稀、经济渔业资源的栖息或产卵地,如中华鲟幼体、白鳍豚、中华绒螯蟹、长吻、松江鲈鱼、凤鲚、日本鳗鲡等,同时长江口附近滩涂拥有较丰富的沼泽植被,有芦苇、白茅、獐草、海三梭草、柳叶 等植被群落。由于长江口附近系工业发展较集中地区及每年内陆水入海径流量很大等原因,其附近水域与湿地是我国污染程度最严重的海域,其中以石油等有机污染尤为严重,不仅对附近渔业(水生)动、植物资源有很大影响,而且考虑到长江径流的夏、秋季常常向东北方韩国济州岛及日本岛方向扩展,冬季又向南扩展,其微量(痕量)元素与生物要素有可能对相邻国家的渔业(水生)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长江口附近是有国际意义的较重要的渔业生态型湿地,很有必要加以重点保护。
4. 东海西部滨海湿地杭洲湾及东海西岸区滨海湿地包括,浙江、福建两省沿海岸段,岸线全长10971公里,约占全国岸线长度的34.5%,其中岛屿岸线占55%,滩涂面积为43万公顷,约占全国滩涂湿地面积的21.6%,其中有著名的嵊泗列岛、舟山群岛、渔山列岛、东山岛等;主要港湾有杭洲湾、象山港、三门湾、乐清湾、沙埕湾、东吾洋、湄洲湾等,东海西部滨海湿地水质肥沃,生物多样性高,附近海区如舟山渔场等是中国最重要的渔场,渔业资源非常丰富,经济鱼类产量高,本海区鱼类约有700种,虾、蟹、头足类等约200种,该区有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鲸、海龟、鲎等珍稀水生生物。  该区域发展增、养殖有十分优越的条件,沿海江河均自西向东流注入海;其中较大的江河有:钱塘江,瓯江,闽江,九江等,每年倾注入海的径流达1988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平均径流量的11%,每年输沙流入海,年输沙量为2807万吨,只占全国年平均输沙量的1.8%。  东海西岸湿地区,目前已开发利用的滩涂面积为5.49万公顷,约占该区滩涂面积的12.7% ,约占全国已利用面积的1/4,目前已开展人工养殖的有海带、紫菜、毛蚶、泥蚶、缢蛏、文蛤、牡蛎、贻贝、中国对虾、日本对虾、青蛤、西施舌等,此外海蜇、大黄鱼、黑鲷、黄鳍鲷等也在试养中,1990年滩涂湿地中海水养殖产量已达20余万吨。  由于近年来工业污染增加及滩涂湿地放养密度过大,造成污染而发生病害,水产品成批死亡或产量大幅度下降,形成生态环境质量严重恶化。因此应保护东海西岸湿地区内生物多样性,控制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名贵、珍稀和濒危水生动物,如:文昌鱼、大砗磲、鲎、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石斑鱼、海龟等。
5. 南海北岸海滩湿地及珠江三角洲湿地南海北岸区包括广东、广西两省沿海滩涂,面积约33.4万公顷。珠江三角洲淡水或半咸水湿地47.5万公顷。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州湾,主要由河流、池塘、稻田、河口滩涂组成,渔业水域占相当大的比例,池塘占土地面积的30-60%,该区域主要河流由西江(珠江)和东江、陪江、潭江、林西河和庄江等,水系年径流量约3490亿立方米,形成河流交错的三角洲。珠江口三角洲附近水生(渔业)生物资源丰富,记录有淡水鱼类313种,其中珠江特有鱼类有103种。鱼类主要有鲤、广东鲂、鲮、草鱼、青鱼、鲢、鳙、鲥、胡子鲶、鲈等,是重要的水产养殖基地。该区域由于附近开发建设,不断产生污染,使渔业环境不断恶化,渔业生态应加以治理和保护。  南海北岸滩涂面积占全国滩涂面积的16.9% ,该区域沿岸岸线曲折,港湾众多,面积较大的有汕头港、红海湾、大亚湾、大鹏湾、北津港、湛江港、雷洲湾、英罗湾、北海湾、防城湾及钦州湾等,河口附近滩涂多淤泥粉沙,其它地段多泥沙质。该区气候为热带、亚热带气候。该区滩涂底栖生物量为327克/ 平方米,仅次于北黄海区和南海诸岛区,居全国第三位,其底栖生物种类繁多,超过700种(潮间带)。有文蛤、泥蚶、寻氏肌蛤、马氏珠母贝、翡翠贻贝、华贵栉孔扇贝等要经济贝类,近海还盛产锯缘青蟹、长毛对虾、斑节对虾、墨吉对虾、石斑鱼、鲷类等重要水产品。另外,在深圳惠东县大亚湾附近,有以绿海龟占多数的海龟重要产卵场,由于大亚湾的开发,该产卵场已濒临危险。
6. 南海诸岛区滩涂湿地  南海诸岛区滩涂湿地包括海南岛及其周围的东沙、西沙、中沙及南沙诸海岛。该区滩涂湿地面积约2万公顷,占全国的1%,多为砂、砾或珊瑚礁,海南岛有万泉河、南渡江等河流入海,为热带海洋区域。其滩涂底栖平均生物量为570克/ 平方米,处全国区域最高水平。滩涂生物种类与全国其它区域不同,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著名的有:黑珠母贝、企鹅珠母贝、花鹊栉孔扇贝、紫色裂江珧、多棘裂江珧、夜光蝾螺、塔形马蹄螺)、唐冠螺、虎斑宝贝、斑节对虾、中国龙虾、黑乳参、绿刺参、长砗磲、美丽鹿角珊瑚、中华蔷薇珊瑚、舌状杯型珊瑚、澄黄滨珊瑚、花刺参、梅花参、白底辐肛参、石斑鱼、蝴蝶鱼、麒麟菜、鹧鸪菜、芋根江蓠等。尤其需要说明的,中国的海龟类多分布于此区域,如玳瑁、绿海龟等。目前该区尚未发生较大的污染,但随着海南省的开发,有可能造成对海洋渔业生态系统的破坏,应加以注意。


我国6个国际保护湿地

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时间:1992年7月31日。
地理位置:位于黑龙江省西部,距齐齐哈尔市东部26km。
面积:210000公顷。
海拔高度:140-146m。
湿地描述:扎龙保护区是由乌裕尔河下游流域一片永久性及季节性淡水沼泽地和无数小型浅水湖泊组成,湿地的周围是草地、农田和人工鱼塘。
地理环境描述:本地区地貌为湖河相容冲积地貌类型,地势低洼平坦,河道极不明显,湿地中分布众多泡沼,土地盐渍比较普遍。湖泊一般深3-5m,沼泽水深50-10cm,ph范围在6.9-8.4。土壤为盐化沼泽土和沼泽化草甸土。年平均气温2.0-4.2℃,极端最高气温39℃,极端最低气温-40.3℃,年降水量368-427mm,无霜期121-135天。
生态描述:水生植被丰富,有许多种漂浮植物、浮水根植物、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大量的藻类是鱼类丰富的食物,同时浮游生物和鱼类又是水禽良好的饵料。大面积的芦苇沼泽为栖息和繁殖在这里的水禽提供了隐蔽的场所。低洼地的草甸和草甸草原,分布有大量的草本植物,是当地居民放牧的地区。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1979年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始时面积为42 000ha。1982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把保护区面积扩大到210 000ha,并在林甸和杜蒙县设立管理站负责保护管理工作;禁止在保护区进行狩猎并建立公安机构查处违法人员;与周围有关单位组成联合保护委员会,共同协商保护湿地和水禽工作;建立了鹤类繁殖饲养站,并开展了人工繁殖饲养丹顶鹤等多种鹤类;规定每年5-6月是禁渔期,为在此繁殖的水禽提供充足的食物;在保护区内和周围设立许多永久宣传牌,号召保护湿地和鸟类。
建议采取的保护措施:建议冬季有计划地留出一部分芦苇沼泽不收割芦苇,为翌年各种水禽来此繁殖提供良好的隐蔽场所。
土地利用情况(人为的主要活动)
保护区:自然保护;科学研究;旅游;渔业;放牧。
周围或区域范围:自然保护;科学研究,旅游;渔业;放牧;农业生产;城镇居民生活。
干扰、威胁,包括土地利用的变化和主要开发项目:农耕地的进一步扩大; 草甸地区的过度放牧。
水文和自然价值:本区广阔的湖泊和沼泽湿地对调节当地的气候和空气湿度有着巨大的作用。同时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湿地景观,为生活在这里的野生动植物种群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繁衍环境。
社会和文化价值:丰富的水禽鸟类,吸引了众多的人来此观鸟。每年都有许多中外人员到保护区游览,增加了保护区的经济收入。另外,冬季沼泽上的芦苇大部分被收割,运往造纸厂作造纸原料,这是当地一项传统的经济收入。
著名的动物种群:通过调查记录到的鸟类有230多种,其中主要有:丹顶鹤等6 种鹤类;草鹭、白琵鹭等鹭类;鸿雁、灰雁、翘鼻麻鸭、罗纹鸭等雁鸭类和许多鹬和鸥类。
著名的植物群落: 沼泽地区:芦苇、水葱、苔草、莎草等;草甸:狼尾草和星星草;草原草甸:羊草;水生植物:由漂浮植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构成。
目前的科研活动:鹤类的繁殖和饲养;湿地生态研究;鸟类迁涉;白鹳、白琵鹭、白枕鹤等鸟类的生物学研究。
目前的保护宣传:每年当地齐齐哈尔市要举办"观鹤节",在"观鹤节" 上将举办丰富多彩的保护湿地, 保护水禽的宣传活动。
目前的娱乐和旅游活动:在扎龙保护区建立的鹤园观鹤、到野外观看各种水禽、湿地风景旅游。

吉林向海自然保护区
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时间:1992年7月31日。
地理位置:位于吉林省西部,距长春市西北部310km。
面积:105470公顷。
海拔高度:156-192m。
湿地描述:保护区内有3条水系,有付老文泡子等22个泡沼。泡沼之间是湿地和草甸。
地理环境描述:本地区地貌为湖河相容冲积地貌类型,地势低洼平坦,河道极不明显, 湿地中分布从多泡沼,土地盐渍比较普遍。pH范围在7.5-8.5。土壤为沙土、栗钙土和盐碱土,土层厚度为0.5、-1.0m。年平均气温4.9℃,年降水量400-450mm,年蒸发量在1890mm。无霜期为150天左右。
生态描述:水生植被丰富, 有许多种漂浮植物、浮水根植物、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大量的藻类是鱼类丰富的食物,同时浮游生物和鱼类又是水禽良好的饵料。大面积的芦苇沼泽为栖息和繁殖在这里的水禽提供了隐蔽的场所。低洼地的草甸和草甸草原,分布有大量的草本植物,是当地居民放牧的地区。交错在湖泊和草甸之间是起伏的沙丘,在沙丘上长有天然的榆树林。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1981年建立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区划出核心区、实验区和缓冲区,并在核心区建立了管理站;当地政府发布公告保护保护区内的动植物和栖息地;建立了公安派出所;在保护区和周围设立许多永久宣传牌,号召保护湿地和鸟类。
建议采取的保护措施:建议冬季有计划地留出一部分芦苇沼泽不收割芦苇,为翌年各种水禽来此繁殖提供良好的隐蔽场所。
土地利用情况:自然保护;科学研究;旅游;渔业;放牧;
干扰、威胁,包括土地利用的变化和主要开发项目:农耕地的进一步扩大;草甸地区的过度放牧;当地居民利用许多天然泡沼作为商品渔业生产基地。
水文和自然价值:本区广阔的湖泊和沼泽湿地对调节当地的气候和空气湿度有着巨大的作用。同时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湿地景观,为生活在这里的野生动植物种群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繁衍环境。
社会和文化价值:丰富的水禽鸟类,吸引了众多的人来此观鸟。第年都有许多中外人士到保护区游览,增加了保护区的经济收入。渔业生产也是当地一项主要的经济来源。另外,冬季沼泽上的芦苇大部分被收割,运往造纸厂作造纸原料,这是当地一项传统的经济收入。
著名的动物种群:通过调查记录到的鸟类有200多种,其中主要的有:丹顶鹤等6种鹤类;草鹭、白琵鹭类;鸿雁、灰雁、翘鼻麻鸭、罗纹鸭等雁鸭类和许多鹬和鸥类。另外还有蒙古兔、旱獭等兽类。
著名的植物群落:沼泽地区:芦苇、水葱、苔草、莎草等;草原草甸:羊草;水生植物:由漂浮植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构成;沙丘地区:黄榆、家榆、杠柳、山杏等。
目前的科研活动:鹤类、大鸨、鸿雁的饲养实验;湿地生态监测研究;白鹳、瓣蹼鹬等鸟类的生物学研究。
目前的保护宣传:每年在水禽繁殖、迁徙季节利用国家保护组织提供的宣传教育广播车,到保护区周围的居民区进行系列性的保护湿地,保护水禽的宣传活动。
目前的娱乐和旅游活动:向海保护区已经开展了组织鸟类爱好者到野外观看各种水禽和进行湿地风景观光。

青海鸟岛自然保护区。
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时间:1992年7月31日。
地理位置:位于青海省东部,距西宁市西部280km。
面积:53600公顷。
海拔高度:3185m。
湿地描述:青海湖是一个群山环绕的封闭特大微咸水湖,保护区是湖中几个岛屿(海心山、三块石、海西皮岛、沙岛和蛋岛)组成,环湖分布着沼泽地和大片湿地草甸。
地理环境描述:青海湖东西长104km,南北宽60km,水源除地下水外,主要由环湖的40条大小河流供水,如布哈河、巴哈乌兰河等,由于湖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使湖水水位正以每年平均0.12m的速度下降。目前湖深由原来的31m下降到27m。该地区气候属于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全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以上,年平均气温0.3-1.1℃,极端最高气温25℃,极端最低气温-31℃,全年降水量为360-400mm。
生态描述:湖泊中仅有一些藻类,湖周围的沼泽草甸则以高原草类为主。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1975年建立自然保护区并发布禁止狩猎的布告;设立保护管理站在鸟类繁殖期间进行巡逻和检查;举办爱鸟护鸟学习班,为当地县、乡和有关单位的领导介绍保护鸟类的知识;有组织地对来鸟岛旅游的游客宣传保护水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建议采取的保护措施:加强旅游管理,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鸟类繁殖地。
土地利用情况:自然保护;科学研究;旅游;捕鱼。
干扰、威胁,包括土地利用的变化和主要开发项目:由于青海湖水面逐年下降,使蛋岛成为半岛,半岛周围的少量人为活动,给在该岛上繁殖的鸟类造成一定的影响。
水文和自然价值:青海湖是中国第一大咸水湖,它的发生和发展对研究咸水湖生态系统有着极其重要的生态价值和水文价值。
社会和文化价值:青海湖是青海主要的渔业基地,湖中鱼类资源非常丰富。另外,鸟岛自然保护区丰富的鸟类资源,吸引了众多的观鸟游客。
著名的动物种群:根据1989年的调查,青海湖和沿湖周围有鸟类162种,其中繁殖鸟类最大的种群有:棕头鸥、鱼鸥、斑头雁和鸬鹚。该地还是鸟类迁徙的的重要通道,每年春秋两季,大量的水禽都来此栖息和停歇。
著名的植物群落:环湖的沼泽草甸的植物群落以矮蒿草、小蒿草等为主。
目前的科研活动:每年进行鸟类环志和主要鸟类的数量调查。
目前的保护宣传:有组织地对游人进行爱鸟护鸟的宣传教育,同时在旅游季节出版报纸和宣传品向游客宣传保护鸟岛鸟类和保护区的重要性。
目前的娱乐和旅游活动:在夏季非繁殖期观鸟。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时间:1992年7月31日。
地理位置:位于海南省东部,距海口市20km。
面积:5400公顷。
海拔高度:0m(海平面)
湿地描述:属亚热带海洋湿地,海岸曲折多弯,有许多弯曲的潮水沟分布其间,海滩上分布有红树林。
地理环境描述:海岸地区是微咸沼泽地,海湾水深一般在4m内,海水含氯量最高为33.44%,最低为9.3‰,平均为21.86‰.保护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8℃,年降雨量1700mm,海水温度最高32.6℃,最低14.6℃,平均24.5℃。
生态描述:保护区的湿地植物主要是红树林植物,有15科29种,如红海榄、木榄、海莲等,其他植物较少,有鹿蔸、海棠和福建茶等。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1984年建立保护区并设立管理站进行湿地和水禽的保护和巡逻;开展宣传活动,向周围群众宣传保护湿地的重要性;与周边镇和区政府组成联合管理委员会,协商湿地保护。
建议采取的保护措施:扩大红树林面积,人工营造红树林。
土地利用情况:自然保护;坐船游览;科学研究。
干扰、威胁,包括土地利用的变化和主要开发项目:周围或区域范围:当地农民过度捕捞鱼虾。
水文和自然价值:红树林为鸟类栖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给商业鱼类提供了育苗的基地;红树林能有效的减少海岸侵蚀、和抵御台风破坏。
社会和文化价值:冬季这里丰富的越冬鸟类,为观鸟的游人提供了良好的去处。
著名的动物种群:数量较多的水禽是鹭类和涉禽类,主要种类有:苍鹭、大白鹭、中白鹭和白骨顶、白腰杓鹜、红脚鹜等。
著名的植物群落:红海榄、角果木、桐花、海莲木榄等纯林群落和混林群落。
目前的科研活动:越冬水禽观察;红树林人工造林;红树林生态系统研究。
目前的保护宣传:一般性宣传,号召当地居民保护红树林,保护水禽湿地。
目前的娱乐和旅游活动:乘船游览保护区和观鸟。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时间:1992年7月31日。
地理位置:位于江西省北部,距南昌市东北部50km。
面积:22400公顷。
海拔高度:12-16m。
湿地描述:区内地势平坦,湖泊西部水位受修河水系影响,东部受赣江水系影响。每年10月至翌年3月为枯木期,水位基本处于海拔11-12m,保护区内水落滩出,形成9个独立的湖泊,较高地区形成草洲滩涂;每年4-9月丰水期,9个湖泊融为一体,与鄱阳湖连成一片汪洋。
地理环境描述:冬季保护区水位最低,湖泊仅有20-80cm深,保护区整个湖面面积为50000ha。湖水的ph值7.0-7.6。该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年降水量1400-1900mm,4-6月为雨季,10月至翌年3月为旱季,年平均气温17℃,夏季最高气温40℃,1月份平均气温5℃,最低-4℃。
生态描述:已记录到湖泊浮游植物54科154属,水生维管束植物38科102种。优势水生植物是苦草,眼子菜,绿藻,蓝绿藻,芦苇的面积不大。湖泊周围大多数地区是农地和草地以及人工松林和次生灌丛。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1984年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联合保护委员会;保护区设立公安派出所,负责保护区巡护工作和检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设置宣传牌并经常利用当地广播、报刊、电视等宣传保护水禽湿地的重要性。
建议采取的保护措施:解决保护区湖面的管理权属问题,使保护区管理机构更好地行使保护管理职权。
土地利用情况:自然保护活动;科学研究;渔业;放牧;旅游活动。
干扰、威胁,包括土地利用的变化和主要开发项目:冬季当地渔民竭泽而渔,减少了越冬水禽的食物。周围或区域范围:当地居民收割水生植物作为薪材影响水禽栖息;冬季当地渔民竭泽而渔,减少了越冬水禽的食物;水源河流的水流变化,特别是在长江上建坝,将对湖泊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水文自然价值:该湖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自然蓄水库,在控制洪水中起到了显著作用;该地湖泊是江西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自然保护区为湿地生态系统研究和越冬水禽提供了良好的基地。
社会和文化价值:保护区对开展自然保护宣传教育有很大的价值,同时也为社会工作观赏丰富的水禽提供旅游服务。
著名的动物种群:该地是迁徙水禽及其重要的越冬地,保护区共有鸟类近250种,其中水禽108种,主要水禽种群有:白鹤、白鹳、大鸨、小天鹅和多种雁鸭类。湖泊中有122种鱼类,其中有不少商用鱼类。
著名的植物群落:湿地植被以禾本科、菊科、莎草科、眼子菜科、蓼科和水鳖科为主的植物群落构成。
目前的科研活动:开展鸟类环志工作。
目前的保护宣传:每年举行"爱鸟周"活动,并利用广播、电视、图片和大型广告牌宣传保护水禽和湿地的重要性。
目前的娱乐和旅游活动:每年都有许多游客和外国人冬季到保护区观鸟,观鸟的季节为11月至翌年3月。

湖南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
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时间:1992年7月31日。
地理位置:位于湖南省北部,距长沙市北部110km。
面积:190000公顷。
海拔高度:30-35m。
湿地描述:东洞庭湖是一个大湖泊型宽阔河道,它承纳长江中上游和湖南的湘、资、沅、澧4条江河水量。湖泊的周围是广阔的沼泽和平原。
地理环境描述:东洞庭湖是洞庭湖湖系中最大的湖泊,年平均过湖水量达3126亿立方米。常年湖容量178亿立方米,水深4-22m,最大水位落差为17。76m,ph6.8-8.6。它的地貌呈沟港纵横的湿地景观。土壤为湖沼土和河沼土。年平均气温为17℃,湖水丹顶鹤年平均温度17.5℃,总降水量1200-1330mm,无霜期258-275天。
生态描述:该湖有丰富的沉水、浮水和挺水植物。记录到131种水生植物,隶属40科,75属。常见的沉水植物包括苔草、黑藻、浮水植物有莲、芡和浮萍;挺水植物有水烛和芦苇等。湿地周围是稻田和其他农作物。
已采取保护的措施:当地市政府1988年颁布管理保护区的通告;1984年以来的保护区内禁止狩猎;每年有严格的捕鱼期、捕鱼方式和捕鱼作次;每年4月第一周开展"爱鸟周"和定每年10月为"护鹤月";保护区管理机构与当地有关单位共同组成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联合保护管理委员会。
土地利用情况:自然保护活动;科学研究;旅游活动;渔业生产活动(季节性);防洪等。
干扰、威胁,包括土地利用的变化和主要开发项目:周围部分地区的工业污染;人口增加的压力;农业开发项目和风景区建设。
水文和自然价值:该湖泊和湿地起着巨大的自然贮水库的作用,在控制长江流域和洞庭湖周围夏季洪水期的水位起着关键作用。该湖还湖南省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
社会和文化价值:该地区周围是湖南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地区,水稻和其他农作物是农业的主要经济收入。毗邻湖泊的岳阳市有许多历史文化古迹,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
著名的动物种群:该地是迁徙水禽及其重要的越冬地,主要水禽种群有:雁类、白头鹤、灰鹤、黑鹳和11种鸭类。哺乳动物白鳍豚、江豚时常出现在东洞庭湖的湖面上,湖泊中有20种有经济价值的鱼类,如中华鲟、白鲟等。
著名的植物科群落:湿地植被以杨柳科、蝶恋花形花科、禾本科、菊科、莎草科、眼子菜科、睡莲为主的植物群落构成。
目前的科研活动:正在开展雁鸭类数量调查。
目前的保护宣传:每年举行"爱鸟周"和"护鹤月"活动,并利用广播、电视、图片和大型广告牌宣传保护水禽和湿地的重要性。
目前的娱乐和旅游活动:许多游客夏季到保护区范围内的君山风景名胜区游览。另外每年举办国际龙舟比赛;11月至翌年3月是冬季观鸟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