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首页>共享信息
中国划定8亿亩湿地保护红线 完善规划推进制度保护

    2014年1月13日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国家林业局在刚刚制订出台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中划定了湿地保护红线,即到2020年,中国湿地面积不少于8亿亩。

  人为占用是减少主因 

  据介绍,刚刚结束的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湿地总面积5360.26万公顷,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率(即湿地率)为5.58%。与第一次调查同口径比较,近10年间湿地面积减少了339.63万公顷,减少率为8.82%。其中,自然湿地面积4667.47万公顷,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87.08%。与第一次调查同口径比较,自然湿地面积减少了337.62万公顷,减少率为9.33%。

  目前,我国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湿地保护体系,19个省、自治区、市出台了省级湿地保护条例。但是,我国的湿地面积10年来还是大幅减少,其中人类活动占用和改变湿地用途是主要原因。

  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湿地资源面临的威胁呈增长态势。两次调查结果对比,影响湿地的主要威胁因子从上一次调查时的污染、围垦、非法狩猎三大因子,转变为这次的污染、围垦、基建占用、过度捕捞和采集、外来物种入侵五大因子,主要威胁因素增加,影响频次和面积都呈增加态势。

  调查同时显示,我国湿地生态状况依然不容乐观,生物多样性减退,参照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我国的湿地生态状况总体上只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评级为“好”的湿地面积只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15%,中等档次占53%,“差”的占32%。

  完善规划推进制度保护 

  张永利表示,下一步,国家林业局将根据这次调查掌握的情况,采取更有针对性、力度更大的措施,加强湿地保护管理。

  从宏观引导方面完善湿地保护规划。按照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制订更有针对性的、分阶段实施的工程实施规划,并认真抓好落实。

  推进湿地保护制度建设。逐步建立自然湿地保护制度、退化湿地恢复制度、湿地生态效应补偿制度、湿地保护红线制度等一系列重要制度。强化依法“治湿”,尽快制订出台全国湿地保护条例。

  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对那些功能退化的沼泽、河流、湖泊、滨海湿地等,通过采取植被恢复、鸟类栖息地恢复、生态补水、污染防治等系列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红线就是生态安全线 

  张永利表示,生态红线就是保持生态安全的底线。根据这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的初步结果,结合我国国情,经过专家论证,国家林业局划定了湿地保护红线。

  张永利强调,这个红线既是限制开发利用的高压线,又是维护基本生态平衡的安全线。当然,划入红线内的湿地资源并不是就完全不可以开发利用,但是这个开发利用一定是有条件的,是适度的、科学的、合理的,并且有相应的制度规范作为保障,一定要明确利用湿地的范围、时间、强度、方法等,使湿地利用严格限定在湿地生态系统可承载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