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当前位置:首页>科研成果>学术专著
中国泥炭地碳储量与碳排放

  简    介

     

  泥炭地是全球重要的碳汇,是单位面积碳储量最大和碳积累最快的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泥炭地也是一种脆弱的生态系统,随着近年来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的日益增加,许多泥炭地被排水疏干,转化为耕地、牧场和林地,使之失去碳汇功能,并转换成碳源。目前全世界至少有50%以上的泥炭地已经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并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退化,甚至消失。泥炭地的破坏导致千万年来储存在泥炭地中的碳迅速释放到大气中。因此,泥炭地的保护和恢复已经成为当今科学界、各国政府及相关国际组织极为关注的问题。 

  《中国泥炭地碳储量与碳排放》一书首次对我国泥炭地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估算,为泥炭沼泽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提供较为准确数据,同时,可为区域泥炭沼泽地生态保护和政府碳减排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在我国土壤学研究中泥炭土只作为一种土壤类型,在许多文章中也只提供一个区域土壤碳储量和碳密度的数据,但从未涉及全国泥炭地有机碳储量及有机碳密度方面的分析,己出版的《泥炭地学》(柴抽,1990)也未涉及该问题。因此,本文应用全国泥炭资源调查的数据对泥炭地有机碳进行相关方面的系统研究在国内是首次的。 

   该书首先对全球泥炭资源的分布、储量和泥炭地面积、有机碳(以下简称:碳)储量进行估算;其次对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各气候区泥炭储量、泥炭地碳的分布和储量、泥炭地碳特征进行全方位阐述;根据泥炭地蕴藏形式划分为裸露型、埋藏型和裸埋兼有型3个碳分布区,并对典型区碳分布、储量、碳特征进行评述;分析了我国主要造碳植物对大气CO,吸收与固定;阐述了典型区若尔盖高原、三江平原等泥炭沼泽地co,和cH4排放及典型区域碳交换特征;最后论述了减少泥炭地碳排放对策,我国减少泥炭地碳排放现状及泥炭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本书可供从事湿地科学、土壤学、地理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科研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及从事气候变化、碳减排科技工作者参考。 

  

  

  

  

                                                                                刘兴土 

                                                                          2012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