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当前位置:首页>科研成果>学术专著
中国沼泽志

                                                

   

       《中国沼泽志)是中国沼泽科学工作者历经长期全国沼泽综合考察,并结合专题研究和深入分析全国沼泽研究文献而编写的一部综合性沼泽学专著,是申国第一部沼泽志。本书共分为两篇。第一篇是中国沼泽总论,按学科的研究内容,分章论述了沼泽形成的环境因素,沼泽形成与发育模式,沼泽的类型与分布,沼泽的特征,沼泽生态系统,沼泽资源、利用与保护等。第二篇是中国沼泽分论,依次按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和西南6个地区,以每片沼泽为单元,扼要记述了396片沼泽,包括沼泽位置、面积、类型,自然状况,利用与保护现状等。

      《中国沼泽志)系统地展示了中国沼泽研究的最渐成果,对促进中国沼泽学研究向更高层次发展、对推动全国沼泽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不书可供沼泽、湿地科学工作者,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以及地理、生物、生态和环境等专业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和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沼泽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被誉为"生物水库""自然之肾"。它兼有多种功能,生物多样性丰富,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沼泽是地表常年过湿或有薄层积水;生长沼生、湿生(或盐碱)植物;土壤有泥炭积累或明显的潜育层。由于各国学者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这一自然客体,因此,赋予沼泽各种不同的定义,但其实质是相同的,即水陆过渡性质的自然综合体。同时,这一事实表明,世界上沼泽类型的多样性。上述沼泽定义是我所数十年来经过考察全国大部分地区沼泽而得出的,我们认为它符合我国沼泽分布现状和类型特征。我国幅员辽阔,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滨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地,都有沼泽分布,既有低位富营养的非泥炭沼泽,也有高位贫营养的泥炭沼泽,还有生长耐盐碱植物的盐沼。据统计,面积大于10km2或虽不足10km2而有重要意义的沼泽,全国计有396后,总面积93972.69km2,沼泽率为1.0%。在古代,人们把这类土地称为沮泽、沛泽或沮汝,并且对于沼泽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于沼泽的发生、演变、利用与保护,不同历史时期都有所记载与论述。沼泽学作为独立学科而进行系统的研究,始于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末,并逐渐发展起来的。根据中国科学院研究机构的设置、部署和研究领域的分工,于1958年建立了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以沼泽作为研究所的主攻方向之一。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也于同期成立了泥炭沼泽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各有关所也从不同侧面开展沼泽湿地研究。60-70年代,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承担国家各部委、中国科学院和地方政府组织的湿地综合科学考察任务,先后考察了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区、青藏高原、长江申、下游平原、长江河源、黄河河源、横断山区、新疆及滨海地区沼泽,积累了宝贵的科考资料。80年代,承担国家科技攻关任务,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开展沼泽地综合开发试验研究,荒地合理开发规模及沼泽水土调控研究,并建立了中国科学院洪河沼泽湿地生态站,开始了沼泽生态的定位研究。通过东北地区乃至全国大部分地区沼泽、泥炭和芦苇资源综合考察,基本上查明了全国沼泽面积、类型特征、形成演化规律,对沼泽的定义、分类、发育模式、形成时期及其古环境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见解,新观点。相继出版了《三江平原沼泽》、《中国的沼泽》、《中国沼泽研究》、《中国湿地植被》、《横断山区沼泽与泥炭》等专著,并为《中国自然地理》、《中国植被》、《西藏植被》、《中国自然保护纲要》撰写了有关沼泽篇章,填补了中国沼泽研究的空白。90年代,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沼泽湿地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工作。自1992年我国政府@Ra入《湿地公约》以来,全国湿地""悄然兴起。1995年中国科学院15个所联合在长春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湿地研究中心",并挂靠在长春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特别关注和支持沼泽科研事业,以中国科学院(92)科发计字1267号文件,将"中国湖沼系统调查与分类研究"列为中国科学院基础研究领域特别支持项目之一,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共同主持。"中国沼泽补充调查与沼泽志编写"是该项日下一级课题,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沼泽湿地研究室承担,下设6个子课题,根据以往沼泽考察研究工作基础将全国划分6个沼泽区,分别组织实施。课题于19939月正式启动,参加各子课题的科技人员,从东北三江平原到青藏高原,从东南沿海到西北边疆,不畏艰险,长途跋涉,战酷暑,抗风寒,奔赴祖国各地进行沼泽补充调查。历时3年,取得大量资料和科考成果。1996年初完成《中国沼泽志》初稿,同年3月在南京通过中国科学院专家委员会验收和评审,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局长秦大河研究员为正副主任的验收评审委员会对该项成果给予高度评价:"成果属于开拓性研究,不仅在我国沼泽学研究中有重要意义,在世界沼泽学研究中也是一个重要贡献。"本书所使用的资料是作者们长期野外沼泽考察的科学积累,本次补充调查又增加了一批新鲜资料,同时收集了本所、院内有关所和部分高等院校等研究成果。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各时期沼泽考察任务和目的不尽相同,各地区沼泽考察的深度和方法亦不尽一致,因此,各地区沼泽在编写结构与层次上不能完全一致,如某些重点沼泽列有图表和动、植物名录,叙述内容亦存在详简不一的情况,个别地区尚无调查资料,有待今后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中国沼泽志》由第一篇、第二篇及附录组成。第一篇为总论,第二篇为分论。在总论中,按学科的研究内容,重点论述中国沼泽形成的环境因素,沼泽形成与存在模式,沼泽类型与分布,沼泽的特征,沼泽生态系统,沼泽资源及其利用与保护等8章。在分论中,按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中南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沼泽等6草编写,各章中再按省()列出节序,以每片沼泽为单元进行记述。入志沼泽的原则是:凡面积大于1Okm2的沼泽,均入志;有的沼泽虽面积在1Okm2以下,但有区域代表性,特殊动、植物而在沼泽学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如米埔沼泽、金川沼泽、利川沼泽等,亦被列入。分论中共记述了396片沼泽。全国统一编号,采用中国行政区划代码十序号表示,例如"向海沼泽"的编号为220822-039。沼泽志编写一律采用记述性体例,以反映沼泽客观性状为核心,从叙述沼泽位置、类型、面积开始,分述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资源,以及合理利用现状与保护措施等。概以实事求是为准则,不抑不扬,不褒不贬。刘兴土研究员本项日设置及实施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邵庆春、周德民等同志曾参加本次沼泽补充调查;王国平、夏王梅,汪佩芳、蒋桂文、末晓光、李崇玲、王超英、淳于树菊、郑萤风、周朝华、任淑芬、王文生完成水土化学、孢粉、残体、沉积物分析测试工作;殷力、朴珠王为本书绘制图件等。对于他们的辛勤劳动,一并表示衷心感谢。在野外考察和本书编写过程中,承蒙各位学术顾问和中国科学院"湖沼基础研究"专家委员会的指导,得到全国各省()、市、地、县约有关部门和单位,科研部门、高等院校、环保部门及沼译区广大群众的热情协助和大力支持,提供了宝贵资料和建议;特别得到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出版基金资助。在此向热心支持和帮助我们的领导、学者和同志们深表谢忱。最后,对从事多年沼泽考察,甚至贡献毕生精力的长春地理研究所全体沼泽科学工作者,对他们的奉献精神,为祖国沼泽事业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致以深深的谢意。本书虽经多年考察集体编写而成,而我国土地广葇,仍有足迹未涉之处;再加作者水平有限,疏漏、讹谬之处难免,甚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使其日臻完善。编者

  1998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