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当前位置:首页>科研成果>学术专著
松嫩平原盐渍土壤生态地球化学

 

 

松嫩平原地处我国东北地区半湿润--半干旱气候的过渡地带,在这种特定的生态环境脆弱带中由于人口增长、开发和建设速度加快,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日益尖锐,人地关系日趋紧张,导致松嫩平原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加速该地区土壤次生盐渍化作用,形成了在世界上具有典型性的苏打盐渍化土壤(世界上三大苏打盐渍化分布区之一)。日益加重的土壤盐渍化直接阻碍和影响该地区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也是黑吉两省中西部地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障碍因素之一。因此,它成为政府、农业部门及学术界关注热点之一,是土壤学术界研究主要对象和任务。开展松嫩平原盐渍土壤生态地球化学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它将促进松嫩平原盐渍土壤发生、形成和发展,生态地球化学过程、特征机理及景观生态地球化学恢复途径等方面的研究,并且为其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进一步进行盐渍土改良生态恢复及科学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盐渍土壤生态地球化学也可称盐渍生态地球化学,属于生态地球化学范畴。它应用生态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以盐渍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中盐分来源、迁移及其对土壤和植物生态的影响;研究不同景观生态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盐分在土壤--植物生态系统中迁移和累积规律,探讨各组盐分的生态效应、植物耐盐性及其机理;研究人类活动对土壤盐渍化过程的影响及土壤盐渍化防治技术等。本书以松嫩平原盐渍土壤为研究对象,以生态地球化学观点,并运用土壤学、生态学、地理学、环境学等理论与方法,综合系统总结和阐明松嫩平原盐渍土壤生态地球化学过程、特征及影响因素,揭示了松嫩平原土壤盐渍化发生的机理,进而探讨土壤盐渍化过程的主控因子,建立苏打盐渍土壤离子交换地球化学模型和离子迁移地球化学模型。从时空两方面探讨盐渍土形成的环境条件,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不同类型盐渍化土壤的生态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深入研究苏打盐渍土壤地区生态地球化学梯度与植物生态群落演替的耦合关系,建立生态耦合模型,进一步反映盐渍土壤与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植物等环境介质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苏打盐渍土形成的机制及发展规律。为确保区域土壤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提出了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及在灌溉条件下,根际土壤地球化学环境的控制途径和方法,加速盐渍化土壤景观生态修复,进一步促进苏打盐渍化土壤地区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    

本书写作过程中,得到宋新山博士、闫百兴博士、翟金良博士、严登华博士等的大力帮助,他们在实验数据处理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张学林研究员对本书修改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另外,李取生研究员、王志春研究员等也对本书的编写工作提供了许多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本书由中国科学院"十五"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东北地区农业水土资源优化调控 机制与技术体系研究(KZCX1-SW-19)资助。   

 

 

20032月于长春